CHAMPION
  • HOMEPAGE

  • MAGAZINE

  • VIDEO

  • MARKETING

  • NEWS

  • CONTACT

  • 范可新
    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金牌
    范可新
        2022年6月刊

    被依靠,而不是依靠

    “你的坚持终有回报。”这是人民日报为范可新写下的评论。在她的第三届冬奥会上,范可新和队友拿下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的铜牌,时隔12年后中国队再度站上冬奥会该项目的领奖台;在首日的短道速滑混合团体2000米接力项目中,范可新和队友拿下中国代表团首金,终圆金牌梦。

    她此前人生有三分之二的时间,都在为一件事努力,而最终让这件很酷的事成为了现实。

    你曾踏足山巅,也曾进入低谷,但这都不足以让你止步,明天仍在等待着你,等待着范可新。

    最荣耀的冰场

     

    短道速滑绝对算得上是冰雪运动中关注度拔尖的几个项目,但前提,这是在冬季项目中。实际上,大多数人都是从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始对这个项目有了关注,因此,多数人知道范可新这个名字,同样也是始于这个奥林匹克的冬天。哪怕在此之前,她已经在这个项目中坚持了20年。

     

    将时间重新拉回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3000米接力的现场,比赛还剩下4圈时,队友先后被加拿大队和韩国队超越,落到第四名,所有观众的心揪成一团。逆转在此时出现,最后一圈,范可新全力冲刺,外道加速超越加拿大队,并将这份优势保持到了最后,中国队第三个冲过终点。中国短道速滑女队,终于在索契与平昌之后,重新站上了这个项目的领奖台。

     

    几千个日夜,外界的质疑与猜测在这一刻烟消云散,通往巅峰的道路注定崎岖又漫长,但这一仗,她们打赢了,在最荣耀的冰场之上。在这次比赛前,作为队伍中的顶梁柱,拥有最多大赛经验的范可新身上肩负着沉重的压力与期待。

     

    但扛着队伍往前走,却是她乐在其中的事。“我还挺喜欢大家需要我的这种感觉。每次滑接力前,没参加过多少次比赛的小运动员,上场前都会问我要怎么滑,我告诉他们——不用紧张,把自己的那一棒滑好之后交给我就完事了。我的信心和力量也来源于我们的团队,他们足够相信我,才把最后这么重的任务交给我。”长久以来,她习惯于被别人依靠,并迷恋上了这种被依靠、被需要的感觉。

     

    “我是一个想得比较多的人,不管是家里边的事,还是队友的事。别人可能并没有去考虑这个问题,但是我就会去想。我想让身边的人都开心一点,都没有困惑。”她说,有的时候运动员训练结束后会很沮丧,因为成绩迟迟没有提高,她自己也会面对同样的问题,现实情况就是这样,提高0.01秒也很难。她知道有多难,做好自我调节的同时,范可新也关注着队里年轻队员的成长,尽可能用自己的经验帮助他们。

     

    范可新和队友们背后的努力从来不是只言片语就能够描述,但至少所有人都知道——你永远可以相信中国短道速滑队。

     

    努力就有回报

     

    “冬奥会开始前的目标吗?冠军啊!我一直都是按照冠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每一天训练的强度,我对自己很严格。我是那种知道我自己缺什么,主动去找教练要求多加练的人。”有人说,运动员的职业生涯其实很短暂,真正的开始是拿金牌的那一刻,在此之前付出的努力和等待,只能说是成功前的点缀。可在万众瞩目前,籍籍无名的日子里,范可新每天都在为了追逐胜利做着准备。

     

    20年前,彼时范可新的第一选择其实并不是短道速滑,而是舞蹈。学了一段时间后,老师开始需要收学费了,可那时范可新家中条件实在不算好,尽管非常想学习舞蹈,但懂事的她不忍再让家庭多一笔负担,便主动要求不再练舞蹈。后来被推荐到滑冰队,她第一句话便问教练——这个是免费的吗?教练给她吃了一颗定心丸——短道速滑这项目是免费的。她便踏实地踏上冰场。

     

    踏上滑冰之路,也意味着选择了一份需要咬牙坚持的艰辛之路,第一次踏上冰面,瘦小的范可新摔了无数个跟头,可她竟与冰产生了奇妙的契合感。那门是窄的、路是小的,找着的人也少。范可新找到了,就像是命运的安排。从初登职业赛场,范可新便创造着汹涌。2010年,首次在国际大赛成年组中亮相的她,和队友拿下短道速滑世界杯分站的女子3000米接力的冠军。同赛季,她获得短道速滑世锦赛女子500米头名。从尘埃中来,立于云巅,她向世界宣告——范可新将惊动世界。

     

    细数范可新曾获得过的荣誉,绝对担当得起“中国短道速滑队女子领军人物”:2014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女子1000米银牌,5次短道速滑500米世锦赛冠军,5次短道速滑世锦赛女子3000米接力冠军……这其中,却独独缺一块奥运会的金牌。2022年北京冬奥会混合接力2000米,这份空缺被填补。她的努力,终有回报。

     

    在练习短道的20年里,她已经十多年没有跟家人一起过年了,和家人在一起的时间累计加起来,还不到一年半。“我其实很想跟他们过一个年。”这是范可新最想实现的事,可她下一句话紧接着却是,“可短道速滑在我人生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。”

     

    范可新与家人似乎有一种默契,家人从来不埋怨范可新在家中的时间少,更多的是理解与强大的支持,嘴边常挂着的是多休息;而范可新也不跟家里喊苦喊累,一到假期便尽可能地去陪伴和弥补。就像关于放弃舞蹈这件事,家里人甚至是后来才知道范可新的决定是因为担心给家里增添负担,而放弃了自己的爱好。

     

    “我其实挺感谢以前那么瘦小的范可新,在家里条件不是特别富裕的情况下,她能坚持下来。”

     

    “我小时候应该是有一些自闭、自卑,因为家里条件不好。小的时候我就知道,我只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,去变得比别人强。其实人的自信是可以自己拼搏出来的,我也想跟很多人说,一定要给自己信心,但一定不是盲目的自信。”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自己过得更好,让家庭过得更好,在成为强者的路上,拼搏一直是她的符号,在范可新看来,这是一件很酷的事情。不止是外表意义上的酷,这种由内而外的自信与力量,是除了成绩之外,范可新20年来的另一个收获。

     

    B面范可新

     

    不过因为酷,范可新其实也有那么一点“困扰”。“不认识我的人,第一感觉都是觉得我特别高傲、冷,但其实我只是语言表达的能力没那么好,有点慢热。” 让人想象不到的是,收起冰场上锋利潇洒的一面,场下的范可新可能不止是慢热,这个奥运冠军好像还有点可爱。

     

    在拍摄现场,如果听到最豪爽的东北话,那一定是从范可新嘴里跑出来,“老师,你看我这头发‘滋’起来了,快帮我整整”听乐了所有人;在采访时,在被问到亲吻冰面是否冻嘴时,她带着笑回答“还行,咋也比东北铁杆子强点儿”;在讨论游戏时,她还会一脸认真严肃地说,放弃某某游戏是因为游戏人物跑得太慢。她的这种直爽与率真,让人不由自主间被圈粉。

     

    紧张的比赛之后,范可新有了不少属于自己的时间。最近,她有了一个新的爱好——读书。她特别提到了邓亚萍老师的《心力》,里面讲述了“乒坛传奇”邓亚萍的经历和故事,这本很多人力荐的书,经常让范可新在阅读之后思考人生。在书中,她感受到了邓亚萍想带给其他人的力量,于是,她找到了另一件想做的事情。“我也蛮想把自己的这些故事讲给别人听,让更多人知道,用自己的一点点力量去激励别人。”

     

    或许在不远的以后,我们能见到署名为范可新的一本书籍。

     

    从登上职业比赛,范可新已经拿了100多块奖牌,国际国内,现在它们都静静地躺在她的家中,范可新从来没有仔细数过具体数目,对她来说,最重要的永远是下一枚,2022已是过去,问及关于未来的规划,范可新脱口而出:“米兰啊!”

     

    你曾踏足山巅,也曾进入低谷,但这都不足以让你止步,明天仍在等待着你,等待着范可新。